四十二公里的「一團熱火」 田熾先 2011 . 03 . 09 自小便對運動沒有興趣,什麽球類都不精通,我也記不起我是怎麼樣開始跑起步的,2000年我憑着心中的一團熱火,向自己的體能極限挑戰,第一次報名跑21公里的渣打半馬拉松,用了2小時25分衝過終點,只記得我跑完之後走入救護站內找到一張椅子坐下來,救傷隊員問我怎樣,我只說我要朱古力棒,一連吃了數條補充體力,坐在那良久才能站起來離開,之後全身的肌肉足足痛了一星期才慢慢的恢復過來,雖然辛苦,但那份成功感亦非筆墨能形容。自此,我每年都報香港各大小半馬拉松的賽事,成績亦漸漸進步至2小時3分鐘完成,2008年我再次向體能越級挑戰,並以4小時46分完成了42公里的全馬拉松,能夠完成賽事已經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之後每年由十月至翌年的三月逢星期日我都會參加各項跑山或跑步的比賽,可能是跑得太多,漸漸的沒有了當初的好勝心,成績反而退步下來,2010年我第三次跑渣打馬拉松的時侯,當日的氣温及濕度都很高,我以4小時56分跑過終點,猶記得我全程都是捱着的跑回終點的,完全沒有平日跑步的樂趣,跑完之後,自感年事已高,體力已不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42公里的賽事,所以對家人說:「太辛苦了,我以後不會再去跑全馬拉松了。」心中跑步的熱火慢慢地無聲地熄滅。 機緣巧合之下,我在書局內看到了一本叫「四十二公里的風光」的書,作者莊曉陽在書中講及他在九個月之內6次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以及他在各地賽事的所見所聞,令我興奮的是他的完成時間不會比我好,之後我陸續看了「極地追蹤」、「澳洲單車萬里行」、「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當然亦包括有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都是一些向高難度挑戰的勵志書籍,心中的熱火再次燃點,並決定學莊曉陽一樣的,衝出香港,第一個報名的海外馬拉松賽事是到泰國的布吉,比賽當日還遇上了「四十二公里的風光」的作者莊曉陽,並與他拍下合照,之後先後跑了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台北以及澳門的馬拉松,今年我在2月20日跑完香港渣打馬拉松後的一個星期,有幸能夠參與日本東京的馬拉松,當日約共有三萬名跑手一齊起步,賽道由東京新宿跑去台場,途經日比谷、銀座、淺草等市中心區,很多跑手都悉心打扮,而賽道二旁都站滿市民夾道替跑手打氣,場面盛大而熱鬧,活像一個大型的嘉年華會,我沿途在「干爸爹」歡呼打氣聲之下,以4小時24分破了自己的最佳時間完成賽事,這成績對施大衛來說可能是小兒科,但對於一個並不是運動材料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莫大的成就。 跑完之後我告訴田榮先說我三月份又要去葡萄牙里斯本跑馬拉松,他便問我道:「你真的對跑步咁有癮嗎?」起初我亦無言以對,之後我亦自己問自己是否真的喜歡跑步,其實自己的年紀經已不輕,很多朋友都勸我不要再做那麽劇烈的運動,跑步對我的膝蓋很勞損,而且跑馬拉松是一種艱苦的運動,除了要有無窮的體力外,更重要的是那份堅毅的意志力,四個多小時自己一個人孤寂的跑步,當跑到累的時候經常有放棄的念頭,就是要憑那份堅持忍受痛苦的意志力才能完成賽事,可以說跑馬拉松是「揾苦來辛」的活動,我相信我不是對跑步有癮,而是我心中的那一團熱火(或叫好勝心)支撑着我繼續跑步,這亦是我想向各位基社同學們的分享,在此我亦希望各位能找出你們心中的那團熱火,可能你的熱火不在於跑步,但當你找到那小火種,希望你不但要燃點着它,而且要把它越燒越旺,我不能說這是找到了人生的真諦,但至少它會給到你一個追求的目標及滿足感。 後記 : 今年馬拉松的賽季快將結柬,我知道同學聚居的加洲、温哥華以及多倫多每年都舉辦多場馬拉松賽事,可能我應該調整一下今年年底的行程,造訪上述地點。 |
News > Classmates >